抽动症

沈阳小儿抽动症专科医院

来源:沈阳六一儿童医院  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28

    傍晚放学时,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接连眨眼、歪嘴,声音也不自觉发出“嗯嗯”的轻响,很多家长会担心:“这是不是抽动症?”

    什么是小儿抽动症?一分钟看懂

    小儿抽动症表现为面部、肩膀、四肢等部位不自主、重复动作或声音。常见于4—12岁,男孩略多。症状时轻时重,紧张或疲劳时会加重,放松或专注时减轻。它不是孩子“故意调皮”,而是一种儿童神经内科及青少年心理行为综合因素导致的“神经小紊乱”。

    家长常见误区:别急着吼,先学会看

    不少家长会赶紧纠正:“别眨眼!”或认为孩子模仿坏习惯。其实责备、提醒越多,孩子越紧张,抽动次数反增。正确做法是记录频率与场景,把孩子日常视频片段留存,方便就诊时医生直观评估。

    给沈阳家长的三条就诊路线

    |路线1:乘坐地铁4号线和平南大街站,出A口步行约350米即到。
    |路线2:自驾导航输入“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中兴二巷3号”,院内限时免费停车,适合午休高峰接送。
    |路线3:公交152、287路到“中兴二巷”下车,50米内可见儿童专科医院门楼。

    就诊当天流程:带孩子这样走不慌张

    到院后先去一楼导诊台确认挂号,说明“抽动症随访”或“首诊”即可。随后到儿童神经内科评估室做基础观察,再到生长发育科查看身高、骨龄、注意力,必要时转青少年心理门诊补充评估情绪与家庭沟通方式。

    家庭功课表:提前准备的五件事

    ①拍下孩子症状频率高的小视频,2分钟以内
    ②整理既往检查单、疫苗接种本
    ③准备近半年作业表现与成绩记录,用于评估注意力影响
    ④记录孩子对刺激食物、电子屏幕的反应时间
    ⑤提前电话130-3248-3790预约上午时段,减少候诊时间

    饮食与作息:厨房里的“小控制”

    门诊观察发现,含咖啡因饮料、高糖果、夜间过度兴奋游戏可加重眨眼和清嗓动作。建议晚餐后停止摄入甜食,20:30前上床,21:00前关灯。睡前10分钟做腹式呼吸,家长陪同,用“手摸肚子起伏”游戏帮助孩子放松。

    校园沟通锦囊:让孩子不怕上课

    与班主任简单说明:孩子有时会不自觉发声,可让他坐在教室前排靠窗位,老师用眼神或轻拍桌面做为暗示休息,避免当众点名。可在书包侧袋放一张“小卡片”,注明“如需短暂站立或深呼吸,请在后排允许5分钟”。多数班主任理解后,孩子紧张感会明显下降。

    放松游戏:每天10分钟的“喷嚏口令”

    让孩子想象自己是机器人,家长说“喷嚏——”,数三秒后孩子像打喷嚏一样发出“哈”的声音并放松全身,重复10次。“口令+延迟”小游戏能让孩子逐步练习“想说前先倒数”,帮助调整呼吸节律。

    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
    问:成年后会好吗?
    约70%孩子青春期后症状减少,规律随访有助平稳过渡。
    问:要不要休学?
    通常推荐继续上学,适当课业减量即可。
    问:可以学乐器吗?
    节奏明快的小提琴练习或律动舞蹈有时能转移注意力,但间歇练习更好。

    写在的一句话

    抽动症是一段成长中的“信号灯”,家长的耐心、学校的理解与专业随访共同组成支持网。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每天08:00—17:30开诊,提醒家长先电话130-3248-3790预约,带上小视频,与孩子一起迈出轻松的步。